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電腦玩物: 英文寫作不詞窮!台灣研發更強大語言學習搜尋引擎

電腦玩物: 英文寫作不詞窮!台灣研發更強大語言學習搜尋引擎: 上禮拜我在電腦玩物介紹了:「 寫英文信最佳辭典: Netspeak 比 Google 翻譯好用 」,獲得非常多迴響,可見大家在英文學習上不只需要單純的 翻譯字典 , 也需要可以在英文信、英文文章上派上用場的文法、片語搜尋引擎 。 而就在那篇文章的留言討論中,有不只一位讀者建議...

電腦玩物: 寫英文信最佳辭典: Netspeak 比 Google 翻譯好用

電腦玩物: 寫英文信最佳辭典: Netspeak 比 Google 翻譯好用: 「 Netspeak 」是一個免費的線上搜尋辭典,但他不是一般的翻譯辭典,而是可以「搜尋比較」各種英文詞彙、片語、語法在網路上出現過的使用方式,並且「統計」出這個用語的變化型態,還有「分析」他們分別被使用的頻率與情境。 這有什麼用呢? 當你要寫一封英文信,或是要寫一篇英文文...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電子代工 台灣22k宿命禍首

  • 2013-02-18 01:00
  • 旺報
  •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台灣過度倚賴電子代工業,不重視創新與研發,導致企業利潤薄如紙,員工薪資成長也停滯。(新華社)
     「22k」儼然成為台灣大學畢業生的惡夢,就算是待遇較佳的竹科工程師,也是過著「爆肝人生」,用生命賺血汗錢。但在美國西雅圖的微軟總部內,一名台灣過去的研發工程師Kyle,不僅薪水高、工時不到8小時,沒有靈感時還可隨時去度假,享受和台灣工程師截然不同的生活品質。
     在Kyle眼中,台灣整體薪資無法提高的罪魁禍首,竟是拉動台灣經濟成長最重要的引擎「電子代工業」,「微軟賣一台手機600塊美元,台 灣的代工廠可能20塊都拿不到,利潤如此薄,員工薪水要如何提升?」科技業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命脈,當該產業薪資停滯不前,其他行業當然死氣沉沉。
     全民將一起陪葬
     他認為,台灣電子代工業是非常落伍的產業,政府應適度讓部分競爭力不足的代工廠倒閉淘汰,而不是傾全國之力讓奄奄一息的公司繼續殘喘,「否則,代價將是全民和這些代工廠一起陪葬!」
     Kyle畢業於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系,畢業後和一般追求高薪的工程師一樣,在台灣科技重鎮竹科工作,也和所有竹科工程師一樣,過著被繁重工作壓到喘不過氣的日子。在台灣工作一陣子後,2004年Kyle和一群朋友赴大陸創業,但當時大陸資訊和科技產業並不發達,不像現在人手一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做起來非常辛苦。2007年因緣際會被推薦至西雅圖微軟總部擔任研發工程師,成為微軟總部內少數的台灣工程師。
     Kyle說,美國科技公司相當重視「研發」,微軟有大量的研發工程師每天絞盡腦汁設計新的產品,再由高階主管決定採用哪些產品,被認定為有潛力的產品,就能獲得更多的資源繼續鑽研;執行長點頭,這個產品就可以問世。
     幫人「打工」沒肉吃
     Kyle表示,相較台灣工程師瘋狂加班的生態,微軟的研發工程師上班時間非常彈性。以他為例,他每天早上8點上班,有時下午4點不到就到公司的健身房報到,「我有些同事更誇張,下午2點才出現,差不多工作到晚上9點,彼此常碰不到面。」
     Kyle解釋,因為研發注重的是「創意」,工程師要保持頭腦清醒,精神狀態良好,若像台灣工程師這種工作方式,「被操到頭昏腦脹,當然什 麼創意都想不到」。而且,微軟還會鼓勵工程師,欠缺靈感時就去度個假(take a vacation),「有次我度假回來後再看自己寫的程式,驚覺怎會如此拙劣。」
     他說,微軟賣一個產品可以獲得7至8成的收入,剩下的2至3成就是給代工廠或通路分食,這就是為何美國科技業會如此重視「研發」。換言 之,微軟一名工程師可以創造1萬美元的附加價值,但台灣從事代工的工程師每人創造的附加價值,可能1百美元不到。為了增加價值的「總量」,只好逼迫工程師 不停地加班,用工時來彌補,「這就是台灣科技業的悲歌!」
     電子代工業是台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引擎,但Kyle直言,代工就是幫人「打工」,「人家吃肉,我們啃剩下的骨頭」;也因為利潤薄如紙,代工廠只好竭盡所能壓縮各項費用,強迫工程師無止盡的加班,造成科技業薪資和就業環境日趨惡化。
     台灣產業發展何去何從?Kyle認為,當年政府扶持電子代工業創造了台灣經濟奇蹟,但代工業已走到盡頭了;台灣這麼小,根本不應該存在這 麼多的代工廠,台灣一定要轉型改走「研發」路線,政府也要朝這個方向扶持企業,「一直幫別人打工,台灣永遠沒有脫胎換骨的機會。」

2012年12月9日 星期日

清償歷史擠兌 建構未來憧憬

人類社會的演化過程,可說是「清償歷史債務」與「建構未來憧憬」兩腳交互前進的過程;台灣目前的景況,卻儼然是爆發了歷史債務的大擠兌,又看不到激奮人心的未來憧憬。
當社會的發展出現瓶頸,即須清償歷史債務,而新的憧憬則可引導社會邁向更遠大的發展前景;這是一個正常社會的進化模式。然而,如果在一時之間突然爆發了歷史債務的大擠兌,而新的憧憬又微弱黯淡,這或許即是危機社會的徵兆,而不幸的是,這卻彷彿正是此時此際的台灣所呈現的景況。
從二○○八年馬政府主政開始,四年半來,幾乎所有的主要政務皆是在清償歷史債務。一上台,就啟動以ECFA為主軸的兩岸交流,這當然是在清償李扁二任二十年留下的歷史債務;接下來,陽光法案、軍教課稅、十八%、二代健保、油電價機制調整、證所稅、美牛案、房價實價登錄、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十二年國教、軍公教年金改革、公債法……,這些議題無一不是積累多年的歷史債務,如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其實已發了四十餘年,而十八%連蔡英文也領過每月六萬元;如此這般,當這些一筆比一筆沉重、一件比一件火爆的歷史債務,集中在短短的幾年之中(尤其最近一年)爆發出全面大擠兌,也就出現了當前的亂象與敗局。
然而,這些歷史債務終究必須償還;人們可以議論的是償債方案的技術問題,卻不能拒不償債,否則這些債務必然愈滾愈大,其中的任何一筆皆可能壓垮整個國家。然而,問題不在歷史債務有多重,問題更在有沒有償債的智慧,與足以振奮人心的未來憧憬。
歷史債務雖然壓得整個社會喘不過氣來,但在整理歷史債務的過程中,重新建構更為遠大的國家憧憬卻不是絕無可能。回顧一九四九年前後的中華民國,當年的歷史債務更是山高海深。但是,從三七五減租、地方自治、進口替代、八二三炮戰、加工出口區、九年國教、十大建設、中央民代增補選、勞基法、美國《台灣關係法》、科學園區,以至蔣經國最後宣示解嚴及開放大陸探親;其間,在一點一滴的「償債」過程中,也一次又一次建構了國家社會的「新憧憬」;蔣經國可謂盡其可能地償還了「債務」(雖未償盡),也竭其心智地擘劃了「憧憬」。如今回頭望去,那種「清償歷史債務」與「建構未來憧憬」的兩腳交互前進過程,一步一腳印,已然深烙於台灣歷史之中。
其實,後蔣經國時代,在解嚴與兩岸開放清償了兩筆歷史巨債之後,原本應可開創出國家社會的新憧憬,並一步步地加以落實;主要的工程是在憲政改革,及台灣國際政經角色的重建。但是,憲政改革雖然完成了國會全面改選及總統直選等重大成就,卻在憲法體制上留下了中樞權責不明及總統選舉採相對多數制等重大敗筆;尤其在憲政操作上,李登輝及陳水扁最終皆以台獨旗手的角色收場,撕破了憲法,也撕裂了社會,使全民無法在「中華民國」的憲法體制中形成共同的政經憧憬。至於重建台灣的國際政經角色方面,李扁二任非但導致「亞太營運中心」的時機錯失與營造失敗,更且儼然形塑了一個「鎖國自閉╱內耗空轉」的台灣,亦幾無「憧憬」可言。
馬英九說「撥亂反正」,可見他自知其主要角色是「歷史償債人」;但他又說要「脫胎換骨」,則可解讀為他也想為國家社會建構「新憧憬」,而這卻未必能操之在他。就國憲體制的重建言,馬英九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及「不統╱不獨╱不武」,雖已相當程度地回復了「中華民國」的地位,但除非能「在大屋頂中國的理念下議簽兩岸和平協議」,否則亦難竟全功。至於在重建台灣的國政經角色方面,則雖已揭示了「ECFA→自由經濟示範區→TIFA→FTA→TPP→RCEP→自由經貿島」的正確路徑圖,但因形格勢禁再加上無能無魄力的官僚團隊當道,亦不樂觀。
其實,不論是「清償歷史擠兌」或「重建未來憧憬」,皆非馬政府單獨能夠承當,而須賴全民的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但可悲的是,台灣目前的血腥政爭,政客及輿論皆爭相在「歷史債務擠兌」中刀口舔血,卻無人關切對於「國家未來憧憬」的重建與激勵。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2012/12/10 聯合報】http://udn.com/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台灣市場養得起這樣的平台嗎?

【文章提供/大師輕鬆讀】

專家解讀

成功的關鍵不是誰率先做出這個平台,而是誰能夠將此群眾集資市場打造出來,並活絡起來,將這些提案者、贊助者匯聚在一起,並提供生生不息的市場催生機制。如果有誰能做到,那麼台灣第一個群眾集資市場將誕生在他手中。
焦點議題►1 從電子商務看群眾集資的可能性。
焦點議題►2 打破傳統創投產業傾向菁英媒合的方式。
焦點議題►3 等待適當的管理體系與法規。
10 年前,如果一般人想要賣個東西,那可不是簡單的事。
如果數量多一點要上架到連鎖體系或是大賣場,不但要審核簽約備貨入倉等等繁複上架流程,而且東西還沒賣可能就要先付一筆錢了。如果數量只有一兩個,大概只能送給親朋好友,賣給他們,要收錢還會不好意思。
可是現在,你如果想賣點東西,你就會去拍賣平台,輕輕鬆鬆就可以合理的市場價格,賣給你根本就不認識的人!
這個變化,就因為有網路,有電子商務平台,讓我們做生意變簡單了。你不用是公司,很輕鬆就可賣東西做生意了。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 C2C(個人對個人)的拍賣平台,對這個社會產生貢獻與變革。
這個拍賣的市場規模有多大?光是台灣市場就有數百億新台幣的規模,在大陸已是將近萬億人民幣的規模。而這個市場,是 10 年前大家不認為會存在的市場,今天是大家不會懷疑而且趨之若鶩的市場了。
反觀創業投資產業,相對於零售業被網路與電子商務的浪潮襲擊下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會不會覺得現在創業投資這個產業好像有點波瀾不興,大家還是用老方式在做事?


►解讀1 群眾集資平台將讓找錢變簡單
 
現在一般人要找錢,他得花費大量時間先找對象,然後再一一與對方安排面談時間,再一一對投資人做介紹。這個過程十分漫長,有很多項目在找到錢之前就解散,並不是件新鮮的事。
檯面上,我們常在媒體上見到明星團隊(有成功創業經驗或有優異經歷)找到明星創投的主流遊戲規則。檯面下,大量沒沒無名的團隊,卻連想求見創投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育成+創投」模式如大陸的創新工廠,他們會介入更多早期項目,也幫助更多團隊崛起,可是就數量而言還是相當有限。收到 1 萬份創業計畫,能邀請 50 家來進駐已經算很盡力了。所以這還是延續菁英媒合的方式,只不過是更往群眾方向前進,但是還是無法讓成千上萬的項目進行媒合。也許對菁英(原來創投業者)來說,這可是已經放大百倍千倍的群眾制了,但是對群眾來說這還是菁英制。
《群眾集資革命》作者提出群眾集資(Crowd + funding)這個概念,如果我們有集資平台讓一般人上去發表自己的項目,讓一般人也有機會參與贊助或是投資。如果對於找錢這回事,也像 C2C 電子商務平台,提案者很容易將自己的項目推介給很多人,很多人也很方便可以參與這些早期項目的贊助或投資,我想這就是透過網路,把以前因為資訊傳遞效率不彰,所掩蓋或犧牲的市場重拾回來。唯有靠網路的平台,才能有效達成這麼多小項目的媒合。
作者在 2010 年已經看到一些星星之火,到 2012 年的今天已有一些平台冒出苗頭如 Kick-Starts。在 Kickstarts 上面你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項目,從我們熟悉的商業項目,到動畫、電影甚至資助繪畫等等。從觀察中可以發現找錢變簡單了,不但流程簡單,時間也變得更快速。當有更多項目被資助,代表有更多想法得以被實現。也許它不是《玩具總動員》,但絕對可以讓這個世界更豐富更有意思!

►解讀2 一個好的平台可以創造更大的市場、更多的價值
 
一個有效的平台,還是需要好的治理與疏導,否則就會淪為弱肉強食的野蠻叢林制,這就無法做大,因為無法吸引大眾進來。我們同樣用電子商務市場來看,如果一個拍賣市集,裡面詐騙橫行,有一堆賣家在騙買家,也有很多買方在欺詐賣方,那這個地方一定無法集結成市,也就就看不到現在規模如此之大的拍賣平台。
現在全世界任一成功的拍賣平台,背後絕對都有一套優良的管理體系,表象就是買賣雙方的信用評價。一個很容易讓買方或賣方辨識的信用制度,可以讓彼此的交易成本大幅降低,買賣東西更容易。摩擦力降低,市場規模自然可以節節高升。
舉例來說,提案者,每個人都要實名認證,而且其實名的社交網絡也都要公布與群眾融資平台串聯在一起,這樣如果有人要詐欺投資方,他也只能騙一次,而且還會讓他的親朋好友知道他的惡行劣跡。贊助者也可對提案者予以評價,建立群眾集資平台的評價制度。針對贊助方,我們要給予單次金額限制、總額金額限制與分級(針對資產多寡與風險承受力)。所以一個好的平台,反而可以讓社會力量更有效的流動,進而創造出更大的市場,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如果這樣媒合群眾力量的集資平台可以形成,那一定會是很有意思的「市場」。有專家投資者、有人氣投資者或是明星投資者,我們對他們贊助什麼一定很有興趣,而且每個投資人都不能獨占一個項目,項目就要讓一定數量的人來投,一來匯聚眾人智慧,二來平攤項目的風險。這是一個更開放的人與錢的媒合平台,這是一個不壟斷的生態系,它能夠長出什麼,誰也不知道,好像一個百花齊放的原野,愈豐富愈多元,將會愈精采。
群眾集資平台,剛開始也許是過往集資體系的補充。一些小的,過往很難找到錢的項目,會因為群眾集資平台的興起,找錢變容易,因此存活的機率大增。
「小錢+小項目」這種商業模式完全可行,未來甚至還有機會可以擴大,進軍現在主流市場,取代一般公司的大規模募資。只不過如果第一個灘頭堡都還沒拿下,就誇言要改變世界,真的是還有一點遠。因此群眾集資要真的可以顛覆現在創投產業,我倒覺得那一天不會那麼快到來。不過未來會去菁英化,更群眾化,我認為那是必然。任何產業都會在網路的洗禮與衝擊下,產生全新的一番風貌。

►解讀 3 法規,不可迴避的限制
 
世界各國對於對非特定大眾募資,都有相當嚴格規定。這都是因為在過往經驗中,屢次有人濫用此方式,行非法吸金之實,造成大量民眾重大經濟的損失,進而造成社會動盪,因而採取的防範措施。
因此現在這些群眾集資平台,為了迴避法律問題,多僅用贊助這種方式,而尚未走到有牽涉股權的群眾集資方式,以免陷入法律紅線的爭議。
不過我認為,在未來一定會有解決的方式,因為只要群眾集資平台可以與各國政府相關單位做積極的配合,便可以發揮雙贏的結果。一方面讓更多創意項目獲得支持,二來也可讓大眾資金有機會參與早期項目的投資,而社會群體風險卻是在可以控制範圍。這不但是政府想要的,其實也是真正企業家的做事方式!

►專家提問 1 台灣市場養得起這樣的平台嗎?
 
也許會有讀者關心,台灣市場規模夠不夠大,能不能養得起這樣的平台?
我做一個簡單的試算:以一般講求精實創業的狀況,每個項目平均金額應該可以控制在 50萬新台幣,若 1 年有 1000 個可行案子,加總金額也才 5 億新台幣。所以台灣市場絕對養得起這個平台,完全沒有問題。
成功的關鍵不是誰率先做出這個平台(相信現在可能有幾組人都在打造這個平台),而是誰能夠將此群眾集資市場打造出來,並活絡起來,將這些提案者、贊助者匯聚在一起,並提供生生不息的市場催生機制。如果有誰能做到,那麼台灣第一個群眾集資市場將誕生在他手中。
讓我們期待,台灣也會有自己的群眾融資平台。

►專家簡介
 
何英圻
九易資本董事長
自 1998 年開始涉足電子商務業務,有超過 14 年的經驗,同時也是網路行業的連續創業家。第一家公司創造了臺灣最大的 C2C 和 B2C 網站,該公司在 2002 年被 eBay 公司併購。之後創立興奇科技,並再次成為 2007 年臺灣業績最大的 B2C 公司。2008年,該公司被雅虎併購。併購後,獲聘為雅虎奇摩(臺灣)電子商務事業群總經理,3 年之間電子商務事業群獲利得到倍速成長。自 2011 年開始,專注於電子商務和行動電子商務的風險投資和創業項目。

speech from the movie "Patton" given to the 3rd army


中英文全文:

Now, I want you to remember that no bastard ever won a war by dying for his country. He won it by making the other poor dumb bastard die for his country.

現在,我要你記住,永遠沒有哪個渾蛋通過為國捐軀而贏得戰爭。他因為使其他可憐愚蠢的混蛋為國捐軀而贏得勝利。



Men, all this stuff you’ve heard about America not wanting to fight, wanting to stay out of the war, is a lot of horse dung. Americans, traditionally, love to fight. All real Americans love the sting of battle.

噢,所有你聽說過的關於美國不想打,想不參與戰爭,是一堆狗屁倒灶。美國人傳統上喜歡打仗。所有真正的美國人喜歡戰鬥的刺激。



When you were kids, you all admired the champion marble shooter, the fastest runner, the big league ball players, the toughest boxers. Americans love a winner and will not tolerate a loser. Americans play to win all the time. Now, I wouldn’t give a hoot in hell for a man who lost and laughed. That’s why Americans have never lost and will never lose a war. Because the very thought of losing is hateful to Americans.

當你是孩子的時候,大家都敬佩冠軍彈珠射手,最快的跑者,大聯盟的球員,最強悍的拳擊手。美國人愛一個勝利者,絕對不會容忍一個失敗者。美國人總是志在獲勝。現在,我一點也瞧不起一個失敗並自嘲的人。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人從來沒有輸過,也將永遠不會輸任何一場戰爭的原因。因為對美國人來說光是那失敗的念頭就是可憎的。



Now, an army is a team. It lives, eats, sleeps, fights as a team. This individuality stuff is a bunch of crap. The bilious bastards who wrote that stuff about individuality for the Saturday Evening Post don’t know anything more about real battle than they do about fornicating.

現在,軍隊是一個團隊。它生活、吃飯、睡覺和戰鬥為一個團隊。這種個人主義的東西是一堆廢話。那些幫Saturday Evening Post寫關於個人主義的文章的壞脾氣渾蛋,他們不懂得真正的戰鬥就像是他們不懂如何把馬子。



Now, we have the finest food and equipment, the best spirit, and the best men in the world. You know, by God, I actually pity those poor bastards we’re going up against. By God, I do. We’re not just going to shoot the bastards. We’re going to cut out their living guts and use them to grease the treads of our tanks. We’re going to murder those lousy Hun bastards by the bushes.

現在,我們擁有世上最好的食物和設備,最好的精神,以及最好的人。你知道,天哪,我居然憐憫這些我們要對上的可憐渾蛋。天哪,我真的同情他們。我們不只是要開槍打掉這些渾蛋。我們將要切斷他們活生生的腸子,並用來潤滑我們坦克的履帶。我們將要在樹叢邊殺掉那些差勁的德軍混蛋。



Now, some of you boys, I know, are wondering whether or not you’ll chicken-out under fire. Don’t worry about it. I can assure you that you will all do your duty. The Nazis are the enemy. Wade into them. Spill their blood. Shoot them in the belly. When you put your hand into a bunch of goo that a moment before was your best friend’s face, you’ll know what to do.

現在,你們這些男孩子中的一些,我知道,正在懷疑是否你將臨陣退縮。不要擔心。我可以向你保證,你們都會盡你的責任。納粹是敵人。生吞活剝他們。讓他們噴血。射他們的肚子。當你把手放到一分鐘之前還是你朋友的臉的一坨黏漿裡的時候,你就會知道該怎麼做。



Now there’s another thing I want you to remember. I don’t want to get any messages saying that we are holding our position. We’re not holding anything. Let the Hun do that. We are advancing constantly and we’re not interested in holding onto anything — except the enemy. We’re going to hold onto him by the nose, and we’re gonna kick him in the ass. We’re gonna kick the hell out of him all the time, and we’re gonna go through him like crap through a goose!

現在,還有另一件事情我要你記住。我不想得到任何消息說,我們都在按兵不動。我們不保留任何東西。讓德軍去保留。我們不斷前進,我們沒有興趣抓住什麼 – 除了敵人。我們打算抓住他的鼻子,我們會踢他的屁股。我們將會一直把他們打得很慘,而且我們將非常迅速地刺穿他們。



Now, there’s one thing that you men will be able to say when you get back home, and you may thank God for it. Thirty years from now when you’re sitting around your fireside with your grandson on your knee, and he asks you, “What did you do in the great World War II?” You won’t have to say, “Well, I shoveled shit in Louisiana.”

現在,當你回家時,你們將有一件可以去說的事情,你可以為它而感謝上帝。30年以後,當你坐爐火邊,孫子坐在你的膝蓋上,他問你,「二次世界大戰你做了甚麼?」你不用說:「恩,我在路易斯安那州鏟狗屎。」



Alright now you sons-of-bitches, you know how I feel.

好了現在你們這些狗雜種們,你知道我的感受。



Oh, I will be proud, to lead you wonderful guys in the battle, anytime, anywhere. That’s all!

噢,我會很驕傲的,在戰鬥中,帶領你們這些很棒的傢伙們,任何時刻,任何地點。那就這樣吧。



註解:

Crap through a goose: 是用來形容一件事情的迅速,就像是鵝的腸子一路到通到底一樣。

no more… than… = not… any more than… : …和…一樣都不…, A子句和B子句的事情都沒…(或都不…)。

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馬英九發表「大陸『識正書簡』的文化意涵」乙文

今年六月九日我在一場華僑的拜會中,談到海外僑教使用正體字與簡化字之爭時,建議大陸對中文採取「識正書簡」的看法,引起社會上的正反兩極熱烈的討論。我希望利用這個機會,說明為什麼我會對使用簡化字已經超過50年的大陸人民,希望他們有更多人能夠認識正體字。




一、我為何關心中文發展?

  一定有人會問,我為什麼這麼關心中文的發展呢?我的答案很簡單:首先,中文是我國的國家語文,我是一個中文的長期使用者;其次,我是中華民國總統;第三,我也身兼「國家文化總會」會長。這三個身分,每一個都有保存及發揚中華文化無可推卸的責任。而文字與文化關係密不可分,在全球華人地區推廣正體漢字,本來就是我們保存中華文化工作中極重要的一部分。

  民國60年(1971)中共進入聯合國之後,聯合國已將簡化字列為法定中文漢字。30多年來,簡化字在全世界日益普及,到今天使用人數已超過13億人。相對而言,全球使用正體字的人數,是華人世界中的少數。把臺灣、香港以及海外華人全部加起來,使用正體字的人口也不會超過四千萬人,只有簡化字使用者的33分之1。但是,這4,000萬人中,超過一半在臺灣。因此,臺灣對正體字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決不能妄自菲薄,默爾而息,忽視我們對保存中華文化應有的重責大任。事實上,2007年臺灣新出版的圖書共有45,445種(titles),大陸則出版136,226種。大陸人口是臺灣的57倍,新出版的圖書卻只有臺灣的三倍。可見臺灣正體字的新圖書在華文世界的比重,已遠遠超過數量所能反映的程度。正體字畢竟是中國社會兩千年來使用的正統文字。要與傳統中華文化接軌,正體字具有簡化字無可取代的優勢。我們若能促使更多的大陸人民認識、使用正體字,在兩岸交流日益頻繁的此刻,不但可以深化兩岸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增進相互瞭解,對於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拓展大陸市場,也會有實質的幫助,這都是對臺灣有利的事。



二、大陸「廢簡」呼聲此起彼落

  最近幾年,就當簡化字幾乎席捲全球之際,在使用簡化字超過半世紀的中國大陸,知識界反省檢討簡化字存廢的呼聲,卻反而越來越強。

  去年三月,在大陸「人大」與「政協」的兩會上,宋祖英、官木村等21位文藝界的政協委員聯名提出「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繁體字」即臺灣的「正體字」,下同)。今年三月,在同一個場合,政協委員潘慶林等多人也正式提案,列舉三大理由,建議大陸當局以十年的時間廢除簡化字並恢復使用繁體字。其實,關心兩岸文化問題的朋友都知道,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大陸知識份子公開主張廢除簡化字並恢復正體字的使用,從北京大學退休教授季羨林(著名語文學者,1956年「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目前唯一健在的委員),到武漢大學著名國學教授李敬一,到青壯作家王幹、二月河等等,老中青都有。這個議題,在大陸網路上討論得更是熱烈。據大陸網站「搜狐網」的民調,有41%受訪者支持「廢簡」,54%反對「廢簡」。大陸官方主管文字的單位,也開始進行一些檢討。最近幾年,可算是大陸自1956年採用簡化字以來對簡化字存廢議題討論最多,論述也最深入的一個時期。



三、為正體字請命!

  我個人對正體漢字的理念與熱情,可謂「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二十多年前接觸大陸工作時,就開始注意這個議題。十年前擔任臺北市長之後,更不斷以行動表達對這個議題的關注。我的出發點不是政治考量,而是人文關懷。

  民國91年(2002)5月,我要求教育局通函市府各機關、學校與民間電腦公司,將國內目前使用的中文字體「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開始了我們推廣正體字的長期工作。在往後幾年中,各種方案、說帖、計畫紛紛出爐。民國93(2004)年,我親自參與撰寫「臺北市政府推行使用正體字說帖」,由臺北市教育局印行3,000冊,民國95年(2006)再印行「臺北市政府推行正體漢字的努力」8,000冊。民國93年(2004)10月,我並親自到臺灣微軟公司對員工以「為正體字請命」為題,發表演講。當時並曾當面建議微軟高層,將該公司電腦軟體「視窗(Windows)」上面的標示從「繁體字」改為「正體字」。

  我為什麼這麼計較中文字體的名稱呢?當然是因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的古訓。我們所使用的文字,是老祖先二千多年來一脈相承使用的正統漢字,未曾增加筆畫,使用並不繁瑣,怎麼可以稱為帶有負面意涵的「繁體字」呢?至於「正體字」一語,有「正規」、「正統」、與「正式」的意思,是針對「異體」、「俗體」與「簡體」而來,但並無任何貶抑意涵。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在華人世界中,「臺灣正體字」的名稱,開始出現在媒體與網路上,支持也逐漸增加。



四、為正體漢字申請「世界遺產」 

  此外,我也從民國94年(2005)年開始,在臺北市舉辦「第一屆漢字文化節」,邀請學者、作家、書法家以及各類藝術家大力宣揚正體漢字的美感、實用性及當代意義,目前已舉辦五屆。其中第一屆曾舉辦「漢字與全球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二屆舉辦「正簡之辯,兩岸對話」研討會;今年春節,我還應臺北市政府之邀,參加第五屆「漢字文化節」的萬人揮毫大會,寫下「漢」與「安」兩個字。由於大陸的簡化字已經成為聯合國的法定漢字,所以,為保存中華文化,當時市府的文化局長廖咸浩兄(現臺大外文系教授),還建議我考慮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將正體漢字列為「世界遺產」(world heritage)。我相當支持這個想法。我就任總統後,行政院劉兆玄院長與行政院主管文教事務的政務委員曾志朗兄也都贊同。目前這項工作,正由曾志朗兄規劃推動中。將來這個議題也可成為兩岸協商的內容,以免其他東亞國家捷足先登。

  此外,在市長任內,我曾要求主管觀光業務的交通局,在向大陸觀光客介紹臺北市的小冊中,照常使用正體字,不要使用簡化字。這不是因為我們排斥簡化字,而是大陸同胞既然來到臺灣,就應該多瞭解臺灣,而臺灣是全世界使用正體字人口最多的地方。我們的作法,正可以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自然接觸正體字。但他們畢竟是客人,如果真的看不懂正體字,也應該有個解惑釋疑的方法,因此另外印行「正簡字體對照表」小冊,送給大陸觀光客參考。實施以來,頗受歡迎。我就任總統後,交通部觀光局也開始印行這種對照表(如附件)。



五、簡體字與簡化字

  我一向認為,現在大陸所使用的非正體字,其實多屬「簡化字」,其中「簡體字」反居少數。臺灣使用的「簡體字」,是指民國24年(1935)由國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324個簡體字。這是當時教育部蒐集整理宋朝以來民間廣泛使用的「俗體字」與「異體字」而成。而當前大陸大量使用的簡化字,則是1956年大陸當局推動「漢字簡化方案」時,以前述「簡體字」為基礎,並輔以「強化系統,臆造新體」的原則簡化原有正體字而得出,迄今公布2,288字,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簡化字」。事實上,今天大陸的「簡化字」本來已經包含了歷史演進自然形成的「簡體字」,但是我們認為,將「簡化字」與「簡體字」適度區隔,仍有其必要。因為「簡體字」是在過去數百年中由民間社會長期流通使用,自然形成的文字,與「簡化字」由政府設計制訂公布,而且使用只有五十多年歷史,畢竟不同。



六、正體字的文化功能

  今天,我們重新提倡「正體字」的學習,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義。中國的語言,到上一世紀二十年代才有「國語」出現。在歷史上,正體字擔負過民族內部溝通的功能,以及中華文化傳承、傳播的任務。又因為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世界開始了一波華語學習熱,據估計,目前全球有三千萬人以上在學習中文。現在中共在全世界已經開設了260個孔子學院與67所孔子學堂,教授華語。但在這一波華語的學習熱潮中,卻大多以簡化字為主,而忽略了正體漢字,從而讓世人失去了從正體漢字中,更深入認識中華文化的機會。大陸當局自從三十年前推動改革開放以來,一反「文革」時期敵視中華文化的態度,重新認同中華文化,固然值得肯定,但仍未考慮恢復正體字的使用,令人不無遺憾。

  事實上,正體字中,「形聲」字占了近九成,對中外人士而言,這都比必須靠死記的簡化字,來得容易學習。學會正體字,是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關鍵的一步。任何人只要有閱讀中文的能力,就可經由無數的史蹟、詩詞、文章、修辭、思想等,和五千年傳統文化與風流人物對話,沒有任何阻礙。這是多麼美好的文化局面!今年六月四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與中共中醫管理局召開聯合記者會,共同頒布「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for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將3,543項中醫中藥術語翻譯為統一的英文譯名,其中漢字全部使用正體字(http://www.wpro.who.int/NR/rdonlyres/14B298C6-518D-4C00-BE02-FC31EADE3791/0/WHOIST_26JUNE_FINAL.pdf)。他們為什麼不用簡化字呢?因為深受中國傳統醫學影響的日本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越南的越南醫學、乃至西藏、蒙古與維吾爾的傳統醫學等等,長期以來各自使用的簡化漢字都不一致,最後由專家決定使用正體漢字,以統一用語。印象中這似乎是1971年中共進入聯合國以後,聯合國的專門機構第一次在正式文書上使用大量正體字。聯合國雖已將簡化字列為法定中文,但世界衛生組織與中共當局為了專業考量與全球化的需求,仍作出此一例外安排,值得肯定。這個實例,也再一次有力證明了學習正體漢字對瞭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七、大陸可採「識正書簡」的理由

  我在六月九日對大陸提出「識正書簡」的建議,主要是期待大陸文字政策有所改變,使更多大陸人民能夠直接認識自己的歷史與文化。「識正書簡」的原則既是傳統中國人的漢字使用方式,也是四、五年前臺北市舉行「漢字文化節」所舉辦的兩場研討會中,兩岸文字學者逐漸形成的共識。最近大陸知識界也有「識繁寫簡」(認識繁體字,書寫簡化字)的建議,有的主張進一步整理簡化字,消除「同音替代」、「符號替代」「草書楷化」等困擾問題,有的建議在小學生課本後附加正簡字體對照表,也有主張在古蹟、古詩文與博物館中恢復使用正體字等等。這些看法,都很實在,也很有建設性,值得參考推動。五十多年前,大陸教育不普及,文盲眾多,當時大陸當局認為採用簡化字可以掃除文盲。不論此一政策實施五十多年來對掃盲的實際效果究竟如何,目前大陸地區的識字率已達九成一(臺灣則為九成八),海峽兩岸基本上都已無掃盲的迫切需要,簡化字的主要功能僅在於書寫較迅速而已。既然如此,現在有極高比例的書寫都以電腦進行,在電腦上,正體字與簡化字的速度已無差別。因此,以簡化字為學童的學習對象,就沒有明顯的迫切性了。

  當然,大陸要立刻改變使用五十多年的簡化字,恢復正體字,必然會有困難。但大陸可以逐步在印刷品中減少一些容易造成誤解與障礙的簡化字,增加一些正體字的使用,或多使用「正簡字對照表」,讓簡化字使用者逐步適應。經過相當時間後,就可以普及正體字在印刷品的使用。但在手寫的場合,仍可自由使用簡化字,不必管制,這就是「識正書簡」的意思。



八、臺灣不需提倡簡化字

  臺灣的國文教育一向以正體字為內容,使得臺灣民眾的文化素養冠於所有華人地區。許多大陸學者來臺灣,看到青年學子可以直接閱讀古文,頻頻稱讚臺灣的文化底蘊深厚,這實在是我們應該珍惜的優勢,也是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香煙。我們必須更加細心呵護,絕無改變的道理。至於簡化字,我們並不需要特別去學習,因為其中有不少簡體字是我們經常在使用的,只要有一個「正簡字對照表」,很快就能充分辨識其他的簡化字。

  事實上,海峽兩岸交流20多年來,赴大陸訪問的臺灣人已有數千萬人次。兩岸人民早就發現中文字體「由正入簡易,由簡入正難」。因此,面對簡化字,臺灣並不需要作太多的改變。最近有些人看到我對大陸建議「識正書簡」,或許是望文生義,居然以為我要在臺灣提倡簡化字,從以上我對正體字長期努力推廣的說明可知,這對我真是極大的誤解!行政院劉兆玄院長一向重視正體字,上週還有感而發的跟我說,他從來沒有看過一個像我這樣關心正體字的政治人物,卻還被誤會為提倡簡化字,真是冤枉之至。我不能不在此再度鄭重澄清:「識正書簡」是我對大陸的建議,不是對臺灣的建議,臺灣並沒有這個需要。



九、兩岸文化交流,從文字切入

  無論從提高學習效率、認識文字歷史、學習傳統文化、厚植文化底蘊、培養文化創造力、連結東亞文明、介入全球文化前景,或者純粹是一種美學欣賞的角度,正體字的學習,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過去這一年,兩岸關係有大幅進展,雙方簽署了九個協議,但是焦點多集中在交通、經貿、治安等議題,今後也應多關心文化與教育交流。兩岸中文字體的差異,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雙方必須面對,而這個議題,也提供了很好的切入點。最近大陸知識界對「廢簡」的爭議,更創造了一個認真檢討簡化字的歷史機遇。

  兩年前我參選總統時,曾提出一份文化政策白皮書,其中就有「兩岸民間合編『中華大辭典』」的構想,以整合兩岸分隔60年在文字、語彙等各方面所形成的分歧,並促進兩岸的文化交流。下個月,兩岸即將在湖南長沙舉行第一次的文化論壇,應該是一個討論兩岸文字問題的適當時機。希望有更多關心中文發展的專家參與,大家心平氣和,就事論事,為中華語文問題展開認真對話,讓全世界看到兩岸交流的高度、廣度與深度。

  謹以此文與所有關心華人文化與漢字未來的朋友分享並共勉。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無數晉惠帝,在你我身邊....

分類:散文小品


2009/08/23 11:04

頗值得省思的好文章~ 記者梁玉芳、賴素鈴

作家黃春明說起不久前發生在他身上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從宜蘭搭火車回台北,瑞芳那站上來一

群高中生,擠在廁所外說笑打鬧。我從廁所出來,

車一轉彎,我撞到一個學生。『你怎麼搞的?』他

很不高興。

「我說:『對不起,車子搖晃得很厲害。』他看看

我,說:『反正你快要死了。』

我心裡好痛,回家說給太太聽,台灣的囝仔怎麼變

這樣?我就算快死也不用你這樣講。」



剛退休的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今年初對菁英高中生

演講時,談到印度窮人飢餓到必須跟猴子要食物的

景況,台下學生大笑。李家同生氣了,斥責年輕學

生:「我不是小丑,不是來愉悅大家;這國家總要

有人告訴年輕人嚴肅的事,讓他們看見世界的真相。」

黃春明、李家同的心情,是許多人共同的憂慮:在

優渥的生活中,在考試掛帥的競爭環境

下,我們會不會養出了「沒有同理心」的下一代?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說,有個國

小學生指著桌上的水果:「媽媽說那些個頭小的椪

柑,不好吃,是給菲傭吃的。」洪蘭很吃驚,她當

場剝了一個小柑橘和小學生一人一半,「你看,又

甜又多汁啊。」

「為什麼不好吃的,是該菲傭吃的呢?」洪蘭感

嘆,我們對弱勢者太不夠同理心了,身處優勢

的人還視為理所當然,「大人教孩子對人有差別待

遇,從小就學了看不起人」。

「我想印張名片,頭銜是:『晉惠帝培養專家』。

我想,許多人都需要這張名片。」

嘉義一位 國小女 老師投書聯合報這樣感嘆:我們

總是給孩子最好的,卻不在乎他有沒有悲天憫人的觀念。



沒鞋的小妹 「再買就好啦」



女老師上課時放影片給學生觀看,片中小兄妹買不

起鞋子,母親要臨盆了,小女孩得到對面山頭去叫

產婆,光腳的她咬牙跑過尖石路面。班上有個孩子

感想是:「再買一雙就好了,幹嘛那麼辛苦?」老

師看著學生,「他腳上穿的是NIKE,用的是名牌,

暑假去美國度假一個月,會有這樣的感想一點都不

為過,他是真的不懂啊。」女老師指出,大人在孩

子面前嘲笑那些付出勞力掙錢的人:「你不好好讀書,將來就像這樣辛

苦工作賺錢,沒有前途!」言語中對階級歧視沒有自覺。



無數晉惠帝 在你我身邊



「所以我們在培養無數的晉惠帝。也許很聰明,功課很好,

但沒有同情心。」

高雄大學應用數學系副教授游森棚有類似的擔心。

他曾在建中任教數理資優班,大部分孩子都體貼善

良,但讓他擔心的是:那些M型社會右端、身處優

渥的孩子,對另一端的苦難缺乏理解與同情。

有一年,土石流毀了部落小女孩的家,她原本每天

走一小時山路去上學,但現在課本沒了,作業簿沒

了,路也沒了,有一頓沒一頓。富小孩不解。資優

生「祖辰」在週記裡這樣評論:「誰叫他們住在那

地方,他們可以搬家啊。」游森棚非常驚訝,建議學

生要設身處地想一想,但祖辰回他:「我又不住山上。」

游森棚思考:祖辰家境富裕,一路順遂,「他這樣

聰明幸運的小孩,一輩子都不須體會有一頓沒一

頓的恐懼,也不可能體會拚命想卡住一個小小位

置的辛苦」。

祖辰並不是個案。游森棚說,許多名校學生家庭的

社經地位遠高於社會平均值,對他們來說,土石流

女孩是另一個世界。



未來的菁英了解世界嗎?



游森棚憂慮,當這樣把優渥視為理所當然的孩子長

大,站上社會的決策位置,他們的決策與思考也

摒除了他們所不了解的真實世界。「將來,會是

什麼樣子?」他們可能為社會不同際遇的人設想嗎?

「如果沒有教會同理心,教育是失敗的。」游森棚說。



時常懂得感恩,就能得到平安和諧。



時常懂得感動,就能得到喜悅幸福。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信貸風暴拖累學生貸款 借貸無門40年首見

【大紀元4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郭秋怡綜合報導) 美國信用巿場崩潰已波及學生貸款,由於華爾街金融機構退出標購標售型證券(Auction Rate Securities, ARS),以及債券巿場的崩潰使資金成本提高,承貸案件的利潤縮水,許多原本承辦學生貸款的官民營機構,不得不暫停或放棄該項業務。目前已有至少46家學生貸款公司暫時或永久停止提供學生貸款。
籌資無門 40年首見
據彭博資訊報(Bloomberg)報導,巿值達3,300億美元的ARS中有860億係為學生貸款籌資而發行的債券,因有些發行機構債信不佳,所以投資人標售意願低落,第一季以來均未售出,據湯瑪森財金服務公司(Thomson Financial)表示,這是40年來首見。
學生貸款的承貸機構過去一直以發行ARS籌資,這種證券的發行期限雖然長達40年,但因利率取決於每7、28或35天的競標,具有短期低利率低成本的優點,因此可以提供訂有法定利率上限的學生貸款,而承貸機構亦可從中賺取利差。
利潤縮水 承貸機構退出
部份債巿崩潰不但使華爾街投資機構突然在二月撤出投資ARS,而且ARS的發行利率提高,再加上聯邦於去年修法刪減200億美元的利息補貼,使承貸機構利差縮小,愈來愈多承貸機構選擇退出巿場。
此外,自去年起學生貸款的違約率提高,使巿場問題更為複雜化,尤其是非政府舉辦的學生貸款,這類貸款的利率不受聯邦法規限制。全美最大的學生貸款機構Sallie Mae今年稍早已表示,將刪減經該機構評估較不可能畢業的學生貸的款項。
現在房巿的萎縮後,為數眾多的家長已無法透過家庭資產籌措子女教育經費,而隨下一個學期的即將來臨,貸款申請案漸漸聚集成堆,縱經官方急呼,但在無法籌資的情況下,包括Washington Mutual Inc.、Sovereign Bancorp Inc.、College Loan Corp.、CIT Group Inc.、 NorthStar Education Finance Inc.、HSBC Bank USA、Zions Bancorp等機構,及在密蘇里州、新罕布什州、德克薩斯州、賓州、愛荷華州等46個承辦學生貸款機構已決定暫時停止或完全終辦理該項業務,這占這項聯邦政策貸款的12%。
官方協助籌資
在房巿及金融巿場的風暴席捲下,受教權被美國政府視為是和居住權一樣重要的社會目標,因此聯邦政府教育主管單位已表示將介入直接提供貸款。
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資本市場小組委員會主席坎喬斯基(Paul Kanjorski)建議立法,由12個聯邦房貸銀行體系組成的12個區域銀行抑注暫時性的資金,投資ARS,並接受這些證券為抵押品,也可以提供當地承貸學生貸款機構所需資金。
由米勒(George Miller)領銜的眾議院教育委員會則通過了另一項法案,賦予教育部暫可買進全部的學生貸款,以提供確定的財源。
參議院教育事務委員會的主席甘迺迪(Edward Kennedy)亦已提出類似的立法建言。教育部已聲明每位學生均能貸款,因為「與聯邦家庭教育貸款計畫」(the Federal Family Education Loan Program)還有其它2千家參貸機構。(http://www.dajiyuan.com)
4/16/2008 9:49:58 AM